• <nav id="esgqs"><strong id="esgqs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menu id="esgqs"></menu>
    <nav id="esgqs"></nav>
    <xmp id="esgqs">

    工作動態

    網絡管理中心參加省科技廳科技創新調研座談會

        2018-04-16 09:41:41 作者:徐鵬民           瀏覽數:0

        山東省科技廳領導于4月11日在青島農業大學調研科技創新情況,網絡管理中心參加調研座談會。

        針對省科技廳提出的如何“發揮科技引領作用,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。”,中心專家認為:
    1.目前,農業、農村信息不僅嚴重貧乏,更重要的是缺乏系統化信息。傳統的媒體,如電視、廣播、報刊和人際傳播只能提供零散、不系統的信息,不能滿足現時農業發展的需要。如一個新品種,要發揮作用,需要適宜的生長環境、栽培管理技術,還要涉及相應的國家政策、市場、消費者等全產業鏈的系統信息。
    2.現有的互聯網農業信息網站、系統眾多,但極小有提供全產業鏈的信息支持。原因:一是農業行業利潤微薄,二是實現困難。農村、農業有極強的地域性,提供全面、普適性的信息很困難。
    3.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政府、高校和企業共同參與。政府管理者參與解決這一問題,是中國的優勢,包括初期的資金扶持,政策引領,整合資源,建立示范,建立評價體制。高校的優勢,在于建設平臺,提供技術、人才。在初具規模后,通過引入市場機制,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,才能可持續發展。
    4.目前存在的問題:人才評介標準不適應實際需要,導致高校、研究機構人才不能積極參與,各種項目半途而廢;政府項目時間周期太短。

        針對如何“推進云農業科技園建設,構建互聯網+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。”,中心專家提出了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方案:
    1.      山東的現代農業園區、企業很多,有強烈的信息化、智慧化需求,但推進效果并不理想,原因:
    1)      山東互聯網、信息化人才缺乏;
    2)      企業自行建設數據中心、系統平臺,資金投入太大;
    3)      信息化是系統工程,如果不能形成系統化,難以產生效益,而系統化的建設需要人才、資金和較長的周期;
    4)      農業信息化設備落后,難以滿足需要。

    2.      推進措施
        農業、農村的發展不同工業、服務業,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,需要政府的參與,尤其在發展的初期。
        政府通過建立云農業科技園,提供統一的平臺,整合政府各級管理機構、高校、研究機構、企業、個人的資源,建立統一的技術服務體系,實現數據資源共享,減輕企業信息化負擔,推進農業信息化,引領農村信息化。

    3.      云農業科技園建設的可行性
    1)      云計算技術、網絡基礎條件完全成熟。
    2)      政府能提供初期的經費支持。
    3)      政府可以調動、整合高校、研究機構的人才力量。

    4.      實施步驟
    1)      選擇具備一定基礎的公益、事業性單位,通過一定的扶持資金,建立全省共享平臺。
    2)      初期通過免費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,宣傳推廣。
    3)      適當時機,引入市場機制,吸引企業參與,形成良性循環。

    5.      具體措施
    1)      制訂相應的人才評價機制,鼓勵人才進入本領域。
    2)      政府部門組織協調,獲取如氣象、品種、分布等信息,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,為用戶提供相對全面、準確的預測預報,吸收用戶。
    3)      建立嚴格準確的評價標準,確保政府支持資金使用效果。如對科技服務專家的工作量實現準備記錄,并作為評價依據。
    4)      平臺成熟后,引入市場機制,吸引企業參與。

    午夜成人